My weekly column - The progress of Human Rights for the past 10 years published at Red Tomato Newspaper 24-9-2010.
法政随笔
黄汉伟, 亚依淡州议员兼槟州行政议员
十年人权梦
在烈火莫熄社会运动的萌芽期, 国会通过了成立大马人权委员会法案. 那是一九九九年的事. 隔年, 大马人权委员会正式成立.
虽然这是拥有法定地位, 每年都得向国会呈年度报告书, 但 这十年内国会没有特别议程辩论该报告书. 很多时候, 只有进取的国会议员翻阅报告书及在个别国会辩论讲词提及.
2009 年度大马人权委员会的报告厚达215 页. 报告提及对当局敏感的课题如提议废除内安法令, 印刷法令, 官方机密法令等公民社会长年来斗争的课题. 该报告亦提及废除死刑及终身监禁的刑罚. 无疑的大马人权委员会的主张是符合时代性及反映公民社会的诉求. 该委员会在2009 年也探访了14 个扣留所, 监牢, 外劳扣留中心, 确保囚犯的基本人权得到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该委员会在2003 年发布了一份长达62 页有关内安法令扣留犯的报告. 这也是一份所有研究内安法令课题的研究者所必读的一份重要报告.
近年来, 人权委员会避重就轻转而向非政治课题如儿童权力, 原住民课题, 什至乐龄人士课题. 人权委员会 的2009 年报告书建议政府成立一个特别部门以处理乐龄人士资料库以及相关议题. 这些都是学有专精的学者在为国家人权课题上献策.
献策是一回事, 如何落实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掌权者推动人权进展没有政治意愿的话 , 那么一份完善的报告书只能年复一年精美的印刷, 放进国会议员的公事包, 随风而去.
为什么人权委员会无法施展其力量? 为什么只在吉隆坡, 沙巴及砂劳越设立办公室而在半岛其他州属连一个办公桌都没有? 为什么当局冷落了人权报告书.
我对于马来西亚人权进展是抱着乐观的态度. 旧时社会, 国王的话即是法律, 皇帝要你三更死, 你不能呆到五更. 社会政治制度的进步是从人治进化到法制社会. 超过10年以上的法律都应检视其时代性及是否仍然符合现今制度及人民的要求. 议会通过法案来为这个社会建立秩序及约束各政府机关及个人的权力以使到这个社会趋向理性. 但法律并不是刻在石头上般难以磨灭, 法律改革要政治力量(政党及议员), 公民社会及媒体的推动才能成事.
2010 年9 月9 日是人权委员会成立第十个人权纪念日. 回首十年路, 政治改革的号角已吹响了4个半岛州属以及全马各地主要城市. 1960 年内安法令从40 年延伸到50 年的历史居然还原封不动. 有在朝政党主张 改良论, 随着政治人物的交替, 改良论的正当性已经破产.
纳吉须学奥巴马, 上任立志推动健保法案改革, 签署了法令, 名留史册, 这不需十 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